白酒行業細分市場不斷增多,競爭越發白熱化,對中、小酒企來講十分有挑戰,上市企業財報下挫、企業虧損成了所有酒企的心中難題。伴隨釀酒行業頭部化聚集效應加強,面臨年輕化、社交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、果味化、高度數、小瓶裝等市場競爭激烈的細分市場,白酒行業主產區聯手發展、競合發展,產區品牌塑造逐漸成了發展的又一個神器。
醬香型白酒因貴州茅臺的存在,而“火”了好多年,可謂是貴州茅臺成就了醬香型白酒的行業地位。即便如此,面對如此白熱化的競爭環境,茅臺也不得不聯手其它醬香型白酒品牌做產區品牌,2019年-2020年,貴州茅臺、習酒、郎酒高管頻繁互相訪問,競合發展成了統一思想,做大做強醬香型白酒產區品牌成了共識。

俗話說得好,三流企業做產品,二流企業做品質,一流企業做品牌。從這可以看出,不同企業的發展理念和高度,千差萬別,也決定了企業的發展規模和方向?,F階段釀酒行業,不僅要做企業自身品牌,更要做企業所在區域的產區品牌,產區品牌易于建立“慣性消費”和規?;M。打造白酒行業產區品牌有益于提升本區域企業的競爭優勢、有益于提升白酒行業產業的創新能力,有益于提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,現階段,瀘州、宜賓、遵義、呂梁、宿遷、亳州等地方政府都已經頒布了多方面的酒業發展支持政策,包括四川、貴州、河南、山西、湖北等省級機構也都相繼頒布了酒業“振興”規劃,產區品牌塑造發展正在加快。
統計數據表明,我國白酒的消費群體超過十億,但由于自然環境和飲食文化差異較大,再加上新一代消費者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訴求,白酒消費觀念與以往追求刺激不同,更加追求在舒暢中飄然,任何單一化香型都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和口感的訴求,這就注定了我國白酒將會向著香型多樣化的方向去發展。
白酒行業產區品牌塑造之后,能將讓區域內的企業、產品品牌、政府和資本力量等形成合力,讓消費者建立對這個產區的共同印象。相同產區品牌塑造不僅能讓產區在對外的相互競爭中形成合力、加強競爭力,還能對產區內的產品品牌建立一個強大的拉力。譬如說起陶瓷,就能想到景德鎮;說起紫茶壺,就能想到宜興;說起酒缸酒壇,就能想到四川、重慶,是一樣的道理。消費者想喝哪個香型的白酒行業,就能想到這個地區及地區品牌,易于成為消費者內心深處的觀念。產區品牌一旦建立,將使消費者對一地區某一特定產業建立固定認知,將惠及這一地區這一產業的所有企業。
白酒行業產區品牌塑造是發展的又一個神器,整合產區各企業特長,縱深發展做精,橫向發展做大,打造和推廣主產區品牌、共同抵擋外產區品牌,是中、小酒企業在當下環境中的突圍之路。